【知識】擴增實境AR〈augmented reality〉

關於AR〈augmented reality〉的資料,中文或原文的在網路上搜尋一下是不勝枚舉,而每年都有新的突破,小樽做報告已經是三四年前的事情,三四年在科技時代的差異性很大,在現在來看算是考古資料了,而且因為準備的時候通常只留投影片,並沒有寫甚麼講稿,所以只能憑記憶跟上網翻閱一些資料盡量還原,也算是把筆記數位化吧,這樣以後如果有人要做相關報告或閱讀相關知識的入門,就可以比較方便切入〈吧?〉

  1. 什麼是AR,AR與VR的差異在哪?
    廣義上來講,所謂的AR〈augmented reality-有人翻譯成擴增實境〉是將電腦的資訊疊合到現實世界,讓我們在正確的時間正確的地點取得〈感官的〉正確資訊,而VR〈Virtual reality虛擬實境〉企圖取代真實世界,以往通常就是在電腦裡面製作產生一個虛擬的環境,將資訊放置在裡面,而操作者可以藉由控制器或鍵盤在這個虛擬的環境下穿梭或互動,相對之下AR則是在現實中擴增資訊。
  2. AR發展由來和歷史
    比電腦螢幕更簡單的介面,在網路上你找到的中文資料多半是寫1960〈有誤〉年由Ivan Sutherland和他的學生開發出第一套AR系統,AR這個名詞在1990年代初期由波音公司的幾個科學家定義,每年都有一次AR大會,但是我們來看看Wiki上面所查到的的歷史:
    To describe the history of Augmented Reality is also to describe man’s journey of adding to the natural world he was born in.
    15,000 BC: Lascaux cave drawings showed “virtual” images in a darkened cave that started the idea of enhancing the real world.
    1849: Richard Wagner introduces the idea of immersive experiences using a darkened theatre and surrounding the audience in imagery and sound.
    1938: Konrad Zuse invents the first digital computer known as the Z1.
    1948: Norbert Wiener creates the science of cybernetics: transmitting messages between man and machine.
    1962: Morton Heilig, a cinematographer, creates a motorcycle simulator called Sensorama with visuals, sound, vibration, and smell.
    1966: Ivan Sutherland invents the head-mounted display suggesting it was a window into a virtual world.
    1975: Myron Krueger creates Videoplace that allows users to interact with virtual objects for the first time.
    1989: Jaron Lanier coins the phrase Virtual Reality and creates the first commercial business around virtual worlds.
    1990: Tom Caudell coins the phrase Augmented Reality while at Boeing helping workers assemble cables into aircraft.
    中文就恕我不翻譯了應該很好懂,而且Wiki是集網路使用者的力量來完成的知識庫,雖不一定具備甚麼強而有力的學術引用基礎,但有時候就某方面來講可能可以追朔的真實度更高,比照你能用Google找到的中文資料…是從1966年,而非中文一直以訛傳訛的1960年的Ivan Sutherland,而這個所謂的第一套系統…根據wiki的資料來看是指頭戴顯示器〈head-mounted display 〉,以早期的AR發展來說這是一個很重要的發明,但是以甚麼角度來定義他是第一套系統這也是我有疑問的地方,但無可厚非的是很重要的創舉,因為在那之後一段時間內所有的AR作品幾乎都是以頭戴式顯示器作為開發基礎,而1990波音定義這個名稱看起來應該也沒甚麼問題,而放眼望去在兩千年以前AR/VR也都是交互發展,以至於之後還有Mixed reality,另外AR組織有個官網在此
  3. 有哪些已知的AR應用
    HMD〈光學式透視&視訊式透視〉,醫療影像投影,真人版小精靈,The Invisible Train,Spatial Augmented Reality,魔法書

    建築物標籤,地圖,其他遊戲〈採地雷/大富翁…等〉


    設備維修,醫療輔助,救援系統,軍事,導覽,遊戲

寫到後突然覺得…這感覺好樣是有點過時的技術了雖然在台灣還很炫,但那是因為知道的人有限,加上,其實已經釋出很多互動軟體都有相關外掛,所以其實老一點的自己要跟上時代,年輕一點的不可以仗著老師不知道…用一堆現成的東西交差了事…畢竟台灣相關科技慢人家20年…這20年跨了兩個年級,從五年級以下到七年級以上的科技代溝是無法填平的了,但是對下個世代的產業來說…如果技術已經普及到一個學生自己摸一摸就可以完成作業的難度,那表示這個成品沒有真正的難度可言…創業也不是嘴巴說說就算,技術如果沒有不可取代性…等論及商業應用的時後就相當不堪一擊了,這是題外話…重點是…其他資料其實也是很舊的…我就懶得再翻了。一般性資料Google上可以搜尋到很多,如果需要新一點的直接找SIGGRAPH…總之應用在小程式小遊戲玩玩很炫很有趣,求學階段玩一下不錯,但是AR真正要發展的路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…包括軟硬體跟環境各自的因素都有,更別提開發成本,電腦發展是很快…但是如果一個作品造價昂貴而且有強烈環境限制那就不能算成熟…共勉之吧